中国象棋游戏规范

象棋棋具

棋盘

棋子活动的场所,叫作“棋盘”。在方形的平面上,由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,共有九十个交叉点,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。中间部分,也就是棋盘的第五,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“河界”。两端的中间,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,以斜交叉线构成“米”字方格的地方,叫作“九宫”(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)。整个棋盘以“河界”分为相等的两部分。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,现行规则规定: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,用阿拉伯数字“1”~“9”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。对弈开始之前,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。任何棋子每走一步,进就写“进”,退就写“退”,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,就写“平”。

直线

棋盘上较长的平行排列的边称为直线,共有9条,其中7条被河界隔断。用红色棋子一方的直线从右往左依次用中文数字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表示;用黑色棋于一方的直线在红方对面也从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表示。

横线

棋盘上较短的平行排列的边称为横线。横线共有10条,用红色棋子一方的横线从红方底线算起,从下往上依次用中文数字一至十表示;用黑色棋子一方的横线则从黑方底线开始,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-10表示。

交叉点

直线与横线相交的地方称为“交叉点”。整个棋盘共有90个交叉点,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。

河界

棋盘中央没有画直线的地方称为“河界”。它代表弃战双方的分界线,确定了各自的地域。

九宫

棋盘两端各画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“九宫”。将则只能在各自“九宫”的9个交叉点上活动。

“楚汉界河”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。沟口宽约800米,深达200米,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。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,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“大战七十,小战四十”,因种种原因项羽“乃与汉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以西为汉,以东为楚”,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。如今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,东边是霸王城,西边是汉王城。现汉霸王城面临坍塌的危险,有关部门正在保卫我国的古战场。

棋子

棋子共有三十二个,分为红、黑两组,每组共十六个,各分七种,其名称和数目如下:

中国象棋初始局面

红棋子:帅一个,车、马、炮、相、仕各两个,兵五个。

黑棋子:将一个,车、马、炮、象、士各两个,卒五个。

帅/将

红方为“帅”,黑方为“将”。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,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。

它只能在"九宫"之内活动,可上可下,可左可右,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。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,否则走方判负。

仕/士

红方为“仕”,黑方为“士”。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。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。士一次只能走一个斜格。

象/相

红方为“相”,黑方为“象”。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,俗称“象飞田”。相(象)的活动范围限于“河界”以内的本方阵地,不能过河,且如果它走的“田”字中央有一个棋子,就不能走,俗称“塞象眼”。

车(jū )

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,无论横线、竖线均可行走,只要无子阻拦,步数不受限制。俗称“车行直路”。因此,一车最多可以控制十七个点,故有“一车十子寒”之称。

炮在不吃子的时候,走动与车完全相同,但炮在吃子时,必须跳过一个棋子,我方的和敌方的都可以,俗称“炮打隔子”、“翻山”。

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,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,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,俗称“马走日”。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,故有“八面威风”之说。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,马就无法走过去,俗称“蹩马腿”。

兵/卒

红方为“兵”,黑方为“卒”。

兵(卒)只能向前走,不能后退,在未过河前,不能横走。过河以后还可左、右移动,但也只能一次一步,即使这样,兵(卒)的威力也大大增强,故有“小卒过河顶大车”之说。

行棋规则

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,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的作战思想,以“将死”或“困毙”对方将(帅)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。对局时,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,双方轮流各走一招,直至分出胜、负、和,对局即终了。在棋战中,人们可以从攻与防、虚与实、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。

  • 对局开始前,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下图:

  • 对局时,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,双方轮流走一步。
  • 轮到走棋的一方,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,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,都算走了一着。
  • 双方各走一着,称为一个回合。
  • 走一着棋时,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,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。
  •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(将),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,称为“照将”,或简称“将”。“照将”不必声明。被“照将”的一方必须立即“应将”,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“将”的状态。如果被“照将”而无法“应将”,就算被“将死”。

棋例总纲

棋例释义

  •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。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,称为《棋例》。
  • 长将、长杀、长捉、一将一杀、一将一捉、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,统称为“禁止着法”。
  • 闲着(含:兑、献、拦、跟)、数将一闲、数杀一闲、数捉一闲等着法,无论是否重复,统称为“允许着法”。
  • 车、马、炮、过河兵(卒)、士、相(象),均算“子力”。帅(将)、未过河兵(卒),不算“子力”。“子力”简称“子”。
  •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,也是判断是否“捉子”的依据之一。原则上,一车相当于双马、双炮或一马一炮;马炮相等;士相(象)相等;过河兵(卒)价值浮动,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。

棋例总则

  • 在任何情况下,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。
  •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,双方不变作和。
  •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(不包括一方为长将),双方不变作和。
  • 一方为禁止着法,另一方为允许着法,应由前者变着,不变判负。

棋例通则

  • 允许帅(将)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,按闲着处理。
  • 其他棋子和帅(将)同时捉吃或借帅(将)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,均按捉处理。
  • 兵(卒)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(不含将杀),按闲处理;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,则应按捉处理。
  • 占据防守要点,立即构成简明和棋,附带产生的捉士相(象),按闲处理。
  •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,应从重称呼和裁处。如杀兼捉,按杀;捉兼况,按捉等,依此类推。

棋例细则

  • 在任何情况下,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。
  •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,而走子后造成捉的(即从没捉到捉),一律按捉处理。
  • 凡走子后,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,均按捉处理。
  •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,也按捉处理。
  • 凡捉子兼具兑献。送吃,也按捉处理。
  •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,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(即从捉到捉)均捉闲着处理。
  • 凡形式上捉子,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,均闲着处理。
  •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(不包括单方面长将),双方不变作和。
  • 其他棋子和帅(将)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,均按捉处理。
  • 过河兵(卒)子力价值浮动。
  • 发生互打时,兵(卒)叫吃子均按捉处理。
  •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,从重定性。
  • 占据防守要点,立即形成简明和棋,附带产生的捉士、相(象),按闲处理。 [16]

胜负规则

胜负

对局中,出现下列情况之一,本方算输,对方赢:

  • 己方的帅(将)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;
  • 己方无子可走(被困毙);
  • 己方对对方“长将”或“长捉”;
  • 己方发出认输请求;
  • 有步时要求的,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;
  • 有时间要求的,超过规定时间;
  • 违反比赛规则。

和棋

出现下列情况之一,为和棋:

  •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;
  • 一方提议作和,另一方表示同意;
  •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,符合《棋例》中“不变作和”的有关规定;
  •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,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(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),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。

记谱方法

方法

中国象棋的记谱方法一般由四个字组成:

  • 第 1 字是棋子的名称。如“马”或“车”。
  • 第 2 字是棋子所在纵线的数码。
  • 第 3 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:横走用“平”,向前走用“进”或“上”,向后走用“退”或“下”。
  • 第 4 字是车、炮等前后进退的格数,或者马、象等斜走到达纵线的数码。

举例

“炮二平五”,表示红炮从纵线二平移到纵线五。

“马8进7”,表示黑马从纵线8向前走到纵线7。

“车2退3”,表示黑车沿纵线2向后移动3格。

当一方有2个以上名称相同的棋子位于同一纵线时,需要用“前”或“后”来加以区别。例如,“前马退六”(表示前面的红马退到直线六)、“后炮平4”(表示后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线4)。

兵卒在特殊局面下的记谱方法(主要创作排局时遇到的多,实战也可遇到):

当兵卒在同一纵线达到3个,用前、中、后来区分,达到4个,用前、二、三、四区分,达到5个,用前、二、三、四、五区分。

当兵卒在两个纵线都达到两个以上时,按照旧的记谱方式举例:前兵九平八,此时可省略数字九,记做前兵平八,以达到都用4个汉字记谱的要求,是对中文记谱方法的一个重要完善。

象棋术语

非着法类

  • 河界线

    棋盘 [18] 中间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称为“河界”,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“河界线”。

  • 中线

    棋盘中第五条直线。是有关将、帅安危的生命线,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。对局时,须力争控制该线,使之不被对方棋子侵入或牵制。

  • 肋道

    也称“两肋线”,名词。棋盘中的第四、第六条直线。因在中线将位左右,形似人体的两肋,故名。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要道线,控制肋道,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。

  • 兵线

    也称“卒林线”、“兵行线”。名词。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,供双方置兵、卒。兵、卒有巩固阵地、绊马阻子的作用,已方棋子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,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。

  • 九宫

    也称“九宫禁区”。名词,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“ 米”字形方格。是将(帅)、士活动的地区。如被对方车、兵占据,就易发生危险。

  • 局面

    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颁的状态,通常包括“ 先手”、“优势”、“平稳”、“对攻”、“复杂”、“简化” 、“均势”等。

  • 对局评注

    在报刊或棋谱上,对比赛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实战对局,用复盘形式加以评述,分析双方战略战术中的优劣得失,与各种攻防着法的变化,以供爱好者欣赏、借鉴、参考,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技巧。

  • 复盘

    也称“复局”。术语。指对局完毕后,复演该盘棋的记录,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。一般用以自学,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。如按照棋排演,类如复盘,称“打谱”或 “研阅棋谱”。

  • 棋谱

    用图和文字记述棋局的书籍。按所记述的棋局排演,可参考吸收其着法,或探讨研究名手的棋艺风格。

  • 先手

    有二义:1、也称“先走”。开局时的先走者。2、也称“得先”。棋局形势中的主动者。

  • 后手

    有二义:1、开局时后者。2、也称“失先”、“落后”。棋局形势中的被动者。

  • 均势

    也称“并先”。术语。指对局中双方局势均衡,兵力相等。

  • 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,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,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,即为走了一着。

  • 回合

    对局中,双方各走一着,称为一个回合。

  • 闲着

    也称“停着”,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。走子不起进攻作用,目的在于等待时机。

  • 强子

    指车、马、炮等战斗力较强的各类子。兵、卒须视形势而定,一般以过河界的为强,在自界的为弱。

  • 吃子

    对局中,轮到走棋的一方,把某一棋子从棋盘的这一交叉点走到另一交叉点而吃掉对方棋子,并占领后一交叉点,称为“吃子”。

  • 弃子

    对局中,舍弃某一子,称为“弃子”。常作为一种战术。主动而有计划的弃子,可得先而占优势或攻主局。

  • 胜势

    对局中,局势大体已定,于胜利在望一方,称为“胜势”。

  • 绝杀

    指对局,下一着要将死,而对方又无法解救。

  • 入局

    一般指攻入对方阵地而能构成杀局的着法。常见于中局阶段,多数为“弃子入局”。

  • 例胜

    实用残局结尾时,攻方可以必胜守方,称为“例胜”。

  • 例和

    实用残局结尾时,守方对攻方可以弈成必和的棋势,称为“例和”。

  • 巧胜

    指实用残局结尾时,由于守方未能及时弈成例和的棋势,被攻方乘机取胜,称为“巧胜”。

  • 巧和

    实用残局结尾时,守方以巧着弈和攻方,称“巧和”。

着法类

  • 两头蛇

    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后,再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。此时双马显得灵活,其状如“两头蛇”,故名。

  • 仙人指路

    一种开局着法,指第一步走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。因一子当先,意向莫测,有试探对方棋路的意图,故得名。

  • 窝心马

    也称“塞心马”、“入宫马”。指马走入己方的九宫花心,通常此着走后使将、士壅塞,易受到对方子力的牵制。

  • 盘头马

    也称“中炮连环夹马”,指开局先走一方架中炮挺进中兵(卒),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。

  • 鸳鸯马

    指对弈中一方两马结成连环,互保互助,因而得名。又称“连环马”。

  • 屏风马

    一种开局着法,在双炮尚未开动时,一方双马并踞(炮二平五、马8进7,马二进三、马2进3),保护中卒(兵),状似屏风,故名。

  • 单提马

    布局术语,指开局阶段一方一马正起,一马屯边,多用于先手五七炮开局和后手起横车布局。

  • 反宫马

    布局术语,开局一方双马正起,士角有一炮相隔,故亦称“夹炮屏风”。

  • 拐角马

    布局术语,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,跳到己方士前位置,再穿上角奔河头。

  • 先锋马

    先挺三兵或七兵,随即进马河口,如军队行军时的先头部队,故名。

  • 当头炮

    也称中炮,一种开局着法。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,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。又称炮二平五。

  • 五六炮

    是一种开局着法,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。多数用于对屏风马、反宫马,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。

  • 巡河炮

    象棋中利用开局利用炮的一种形式。在开局时,一方的炮从原始位置直升至己方河线,然后利用挺兵作为像中路一侧的炮架。

  • 过宫炮 一种开局着法,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,因经过将(帅)的中宫而得名。

  • 五七炮

    一种开局着法,先手一方(后手)走成中炮七路炮。是缓攻型布局的典范。

  • 卒底炮

    一种开局着法,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,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。

  • 金钩炮

    布局着法,和卒底炮类似,一方用另一架炮制约对方的兵或相。

  • 担子炮

    指双炮在一条直线上中间隔一子,两炮互相联络、保护,其状如扁担,故名。

  • 天地炮

    象棋专业术语,一炮镇中路,一炮压底线,使对方的士象将五子都受牵制。

  • 横车

    一方走“车一进一(车1进1)”或“车九进一(车9进1)”,以后横向出动,称为“横车”。

  • 直车

    一方走“车一平二”或“车九平八”,以后从二路或八路两直线出动,称为“直车”。

  • 肋车

    指把车开到四路(4路)和六路(6路)。因其紧贴将门要道,酷似人的双肋而得名。

  • 骑河车

    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,称为“骑河车”。可限制对方兵、马等各子的活动,禁子有力。

  • 三步虎

    开盘伊始一方走上马、平炮、亮车,三步开出主力车。因状如虎爪揪地,又棋谚有云“车强如虎”,故称之为“三步虎”。